你的位置:主页 > 喂养知识 > 第十四章 喂养小孩

第十四章 喂养小孩


在学堂湾住了三家人,只住了三家人。

三家人都在一九五九年生下了一个小孩也是各家的第一个小孩,让沉睡的学堂湾高兴了许久。在一九六0年的春节刚过,学堂湾活着的人们忙着给沉睡了多年的老祖宗们烧香供佛了,让他们的老祖宗保佑他们全家或许说是湾的大大小小的人健康平安幸福。

一九五九年是个灾难重重的日子,但对学堂湾来说,人们对这场灾难没有感觉,这可能要感恩于他们湾出了一个公社书记,也出了一个忠厚老实的冯队长;更要归功于学堂大队一队的社员的勤劳辛苦劳动加勇敢机智的勇气吧,他们队大大小小才一百七十五个人,却有四百八十点三亩土地,一个劳力就摊了四亩多,你说辛苦不辛苦?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土地,他们的辛苦劳作才没有白费,他们的粮食在全大队,全公社,乃至全县,全省可能就算多的了,人平口粮有六百来斤。

农历大年十五刚过,农民就开始忙农活了,三个孩子中,陈建国最大,有半岁了;刘香菊也才四个月;最小的是袁雪梅了,还没有满月的,满月后,秦素英也要出去做农活,这可怎么办呀,不过袁家还好,有老母亲在家,她可以在家带孩子。

袁家母亲,叫邱碧如,现在有七十三了,虽然身体结实,但她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做过农活,也不知道怎么做农活,所以解放后,组织了农业合作社,她仍然没有出来干农活,就一直呆在家里养猪喂鸡,杀替(整理)一下家务的。

那个年代,那个岁月,有多少艰辛,有多少困苦,有多少磨难,不经历那个时代的人是无法知晓的。

物质短缺,是这个时代的标志。

要什么,没什。,唯一有的,那就是人,人多如海水。还有一种不是精神,那就是人定胜天的精神,只要能想到的就能做到,什么千斤榜,万斤田的先进典型都出现在了全国最权威的报纸杂志上,这是什么精神哟?

孩子怎么办?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呀!再亏不能亏了孩子,不能亏了祖国的未来,也不能亏了祖国的希望呀!

首先想到这个问题的是唐秋兰,她找她老公说后,她老公的意思是不让她去干农活,就像怀孩子那样,躲到公社宿舍去,但唐秋兰觉得不妥,她也怕别人说闲话,说什么你是书记娘子,有特权不劳动,也可以说是不劳而获呀!她不想有这个特权,因为她也不缺胳膊少腿的,她才不想听别人的闲言碎语,更不想让这些闲言碎语毁了他老公的光辉前程。

在唐秋兰和她老公商量的时候,她说到:“要不,我背着她一起下去,顺便也可以喂喂奶的?”

刘行知回答到:“那样不行的,一是不方便干活,二是太累了。”

“那怎么办呀?这不,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呀!”

刘行知的歪点子最多,他左想右想,终于说到:“要不,我们给巴一个窝(用箩筐垫草,上面铺棉絮,将小孩陷在里面),让她在袁家,让老太婆给我们看照一下?”

“要得(可以),不过老麻烦别人,你怎么感谢人家呢?”

“这样吧,我看能不能到食品站去买点奶粉,也给他们送一些去的。”

“你只给袁家买,不给陈家也买一点吗?陈家也算得上是对得起我们的哟。”

“不行呀,你想,我们女儿一月至少也得喝四五包吧,外加给袁家买一些,哪有那么多嘛?”刘行知不是飞买不到,说真心话是不想给陈家买。

“即使不好买,也得给陈家买一点的。”

“这个年代,你以为你老公是能人呀,到处都是物质短缺。”

“我知道呀,食品站说的一月他们那儿一斤一袋有五十袋的,你怎么会不行呢?”

“难道只有我们一家人要吗?整个公社也不止我们一家呀!”

“即使不行,你也可以给区食品站打个招呼呀,或者干脆给张书记打个招呼也行呀!”

“这点事就去求人,你脸红不红哟?”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那个岁月,能吃上奶粉的小孩可是小之又小,精之又精,贵之又贵的。唐秋兰思索着再说下去也没有意思了,她晓得是老公不愿意帮这个忙了,她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是节约一袋给陈家,二是自己上街直接去找食品站的要几袋。她在想定主意后说到:“那好吧,就依你说的办,女儿一月五袋,袁家一月三袋,行不?”

“好,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了。先说了,你可别给我添什么麻烦哟,到时别怪我对你不客气哟。”

“晓得的,老公。”

在商量好后,他们决定两个一起去袁家走走,看看情况后再说说,如果她们愿意,顺便就把所说的事情定下来。

刘行知两口子带着小孩来到袁家,袁家一家人已在准备午饭,看到刘行知两个来了,就连忙端凳让坐。袁江的学校还没开学,袁江也在家,他知道刘行知来是无事不登三宝店的,就累声地问到:“刘书记,你们两口子过来有啥子事哟?”

刘行知坐在那儿,不好意思说,就用手臂擂了擂坐在他旁边的唐秋兰,唐秋兰明白她老公的意思,就轻言细语地说到:“姨兄,我们想给你添一些麻烦。”

“有什么添麻烦的,说话就爽快些嘛。”袁江说到,袁江的妻子秦素英和他母亲邱碧如都坐在一旁专心地听着。

“是这样的,老刘他也忙,我又要下地干活,我们的小香菊就没人带了,想麻烦表叔娘(就是上一辈是表兄弟,下一辈称呼上一辈为表叔,你他们的爱人为表叔娘)给我们带一下小香菊的。”

“哦,这个事呀!我说还是什么事呢?没问题的,我妈妈的身体很好的,你们就放心吧!”

“只有放在表叔娘处,我们一家人才是最开心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只麻烦你们呀,我们老刘想,你们一家人也忙,就让老刘想办法在食品站弄点奶粉给爷爷们雪梅吃的。”

“那怎么行?我妈妈也只是顺便给你们带香菊的,不能那样的。”

“那怎么行呢?麻烦了就是麻烦了嘛,不然,我们也不好意思老让表叔娘带呀!”

“你们再那么说,就见外了。”袁江仍然在那儿强掉着。

这时刘行知开口了,说到:“袁校长,你也不那么说了,我们的意思是如果让表叔娘带小香菊,表叔娘就没有时间给小雪梅弄吃的了,我们是想有奶粉吃方便一些的,没有其它别的意思的。”

“我觉得这样真的不妥的。”

“有什么不妥呢?你忙,素英也忙,表叔娘要带两个孩子也忙,给小雪梅吃奶粉只是方便一些的,没有其它的意思。”

“那既然你们两个都这么说,那我也得说在前,奶粉算你们帮我买,我自己出钱。”

刘行知想再争持下去也没有意思,至于奶粉钱那是以后的事,我只要随机应变一点就会不收他们的奶粉钱的,就说到:“钱的事,以后再说吧,现在是物质短缺的时候,我买到再说吧。”

“好吧,钱就我们自己出,你们就负责给我们买吧!就这么说定了。”

“好,一言为定。”

“嗯。”

说好后,刘行知一家三口,在高高兴兴的告辞声中离开了袁家穿过坝子回到了自己家。

刘行知走后,袁江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他在细细地思考着一个问题。

刘行知在思考如果让他妈妈带了小香菊,可建国又怎么办呢?

他想了想,就问到他妈妈到:“妈妈,如果你带三个孩子,能带过来吗?”

“你的意思是要把建国也拿我来带吗?”邱碧如问着儿子到。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可以带三个小孩的话,就把建国也接过来一起带;如果你带不了,就不把建国接过来带了。”

“没事的,再说,如果只带小香菊,那人家一家人怎么看,我们也受过陈家的恩惠呀。”

“我就是这个意思,怕你带不了三个孩子呀,我也很为难呀。”

“没事的,我能行的。”

“妈,谢谢你,那我明天就去给义华说一声,让他们出工后就把孩子送过来。”

“好啊!”

袁江一家在商量完后,素英就张罗着吃晚饭,吃了晚饭后就休息了。

第二天,袁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义华,陈义华觉得不妥的,但在袁江的坚持下,陈义华觉得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是在他们家里有什么事时,多帮助一下他们,就接受了袁江的要求。

从正月十七日开始,邱碧如就开始带着三个孩子,也就是说整个湾的劳力就去出工出活了,只余下她们四个老小在家了。

未完待续,欲知后事如何,请登录新浪原创订阅更多章节。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新浪原创:


怀孕手册

育儿宝典

营养攻略

早期教育